
2025年4月21日,在vivo X200 Ultra手机发布会上,vivo正式确认其首款混合现实(MR)头显设备——vivo Vision将于今年9月至10月期间推出量产版本。此前,该设备于2025年3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首次亮相,展示了外置电池设计、多摄像头模组及基于VST(Video See-Through)技术的虚实融合方案。vivo表示,该设备是其“空间计算+机器人”战略的核心载体,旨在为消费级机器人提供环境感知与动态建模支持。vivo Vision的技术架构融合了其在手机影像领域的积累。通过与蔡司联合实验室的合作,设备在光学成像与3D建模方面具备较高精度,支持毫米级环境感知。此外,其与vivo X200 Ultra手机的生态协同成为亮点——用户可通过手机拍摄生成3D场景数据,经头显处理后驱动机器人执行任务。不过,vivo尚未公布设备的核心参数(如处理器型号、显示分辨率)及具体交互细节,其宣称的“实时空间计算能力”仍需量产版验证。
面对苹果Vision Pro(售价3499美元)和Meta Quest系列(主打游戏场景)的竞争,vivo选择错位布局,将Vision定位为机器人生态的“基础设施”而非独立硬件。行业分析指出,这一策略可规避高端MR设备的价格战,但需解决两大挑战:一是消费级机器人市场成熟度不足,二是内容生态构建依赖开发者支持,而vivo目前缺乏苹果的跨终端协同能力。
为支撑MR与机器人战略,vivo已在中国提交“VIVO MR Headset”等商标申请,并累计申请超1.2万件AI相关专利,其中40%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公司新成立的机器人实验室聚焦“大脑”(AI决策)与“眼睛”(视觉感知)研发,计划通过技术复用降低硬件投入成本。不过,行业观察人士指出,vivo的“轻资产”模式需依赖产业链成熟度,而消费级机器人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可能需3-5年周期,存在市场教育风险。
目前,vivo Vision的定价策略尚未公布,其体验店预约试玩计划将于9月启动。随着三星、小米等厂商的同类产品进入筹备期,MR赛道或将迎来新一轮技术竞速与生态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