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突破性三维通信项目Starline即将完成历史使命,其技术成果将整合至新一代平台Google Beam。这项融合实时人工智能翻译的三维通信解决方案,正加速向消费级产品演进。在近日举办的Google I/O 2025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宣布原Starline项目正式更名为Beam平台,标志着该技术从实验室原型向商用产品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过去两届Google I/O大会期间,Starline项目始终是人工智能技术展示环节的焦点。这项无需佩戴眼镜的三维视频会议技术,通过构建通话对象的三维立体影像,创造了突破传统二维画面的沉浸式沟通体验。尽管以实验项目形式存在,其逼真的眼神交互与纤毫毕现的细节呈现,已然重新定义了远程通信的可能性。
品牌升级并不意味技术路线的改变。谷歌强调,Beam平台将在Starline核心技术框架上持续拓展功能边界。新版系统将完整继承三维成像核心算法,即便对方使用传统二维摄像头接入,仍可通过三维建模技术重构立体影像。这种技术延续性将确保用户继续体验到标志性的自然眼神交流与空间临场感,维持如同面对面交谈的触手可及感。

此次升级的核心突破在于实时翻译功能的深度整合。Beam平台搭载的AI语言系统支持自然语言实时转换,通话双方可使用各自母语无障碍交流。在谷歌公布的演示视频中,尽管存在轻微延迟,但系统生成的翻译语音流畅自然,准确还原了说话者的语气特征。这项功能突破使得跨国会议、跨语言协作等场景的沟通效率获得革命性提升。
商业化进程方面,谷歌证实正与惠普深化战略合作,计划通过硬件厂商渠道加速Beam平台的市场渗透。双方合作细节于一年前首次披露,此次重申将重点推进企业级应用场景落地。技术架构层面,Beam平台将依托Google云平台的计算资源,为大型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三维通信解决方案。目前谷歌暂未公布具体产品形态与上市时间表,但多方信息显示其企业级解决方案已进入最终测试阶段。
来源:9to5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