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在扎克伯格支持下的现实实验室首席科学家Michael Abrash组建秘密团队,开启增强现实眼镜核心芯片研发征程。这支队伍从寥寥数人发展至数百人规模,成功攻克AR设备微型化与低功耗难题,为首款全功能AR眼镜原型Orion注入技术灵魂。
颠覆性架构设计
研发团队深知智能手机芯片无法满足AR眼镜全天候佩戴需求,必须重构计算架构。”我们如同边造船边启航的探险者”,先进技术战略总监Jeremy Snodgrass回忆道。团队开发出包含机器学习加速器的定制芯片组,在Orion原型中实现眼动追踪、手势识别等功能的本地化运算,相较传统方案功耗降低百倍。

微显示技术革命
为突破AR显示亮度瓶颈,工程师选择微LED作为光源,但面临前所未见的制造难题。”传统显示器像素间距以百微米计,我们需将其压缩至个位数”,显示架构总监Mike Yee解释。团队创新开发微LED专用硅基背板,与全球供应商协作建立定制化生产流程——从晶圆切割到跨国模组组装,每个环节都需突破现有技术框架。

系统级能效优化
在眼镜仅有的27立方毫米空间内,模拟电路团队研发出微型电源管理芯片。”我们采用系统级能效优化策略,实现各组件功耗的精准管控”,模拟混合信号系统总监Jihong Ren强调。该方案使得Orion在保持75克重量的同时,满足全息投影与空间音频的实时渲染需求。

跨学科协同攻坚
芯片团队与算法部门建立深度协作机制,将计算机视觉算法直接硬件化。”我们与XR技术团队共同开发新型重投影算法,其性能远超通用计算方案”,硅架构师Steve Clohset透露。这种软硬协同模式使Orion的SLAM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时延控制在10毫秒以内。

定义未来计算范式
历经七年迭代,该团队不仅打造出AR专用芯片组,更建立起垂直整合的研发体系。”从硅片设计到操作系统优化,我们掌控全技术栈的每一个字节”,端到端系统高级总监Liping Guo表示。Orion原型虽未商业化,但其技术遗产已渗透至Ray-Ban智能眼镜与Quest头显的供应链体系。
此次技术突破标志着AR设备从概念验证走向工程实践的关键转折。据内部数据,Orion芯片组的能效比达到传统方案的300%,为全天候佩戴AR设备奠定物理基础。随着第三代原型进入验证阶段,Meta正加速推进空间计算平台的技术储备,试图在下一代人机交互界面争夺战中占据先机。
来源:Meta